第二临床教研室
一、历史沿革
中医第二临床教研室成立于1979年,首任教研室主任由刘云尧担任,历任教研室主任有达嘎教授、朱培艳教授,现任教研室主任为杨艳副教授。
二、教研室负责人
杨艳 副教授
杨艳,女,副教授,主要担任本科教学工作,主要承担的课程有:《中医眼科学》、《中医耳鼻喉科学》及《中医儿科学》教学工作,在教学工作中,认真负责,兢兢业业,不但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,还擅长在教学中和先进的教学方法结合,提高教学效果。主持教改课题有:EDP教学模式在中西医结合耳鼻喉科学中的探索;基于EDP教学模式的考核评价体系的改革与实践;基于现代服务平台的团队教学法在中医临床课程中应用的初步探索,参与人民卫生出版社及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教材6部教材编写工作,主持及参与各类科研课题6项,发表论文5篇。
三、师资队伍建设
目前,目前我教研室有专职教师3人,其中副高职称2人,讲师职称1人;临床教学基地教师教师8人,其中主任医师4人,副主任医师3人,主治医师1人。
专职教师基本情况表
姓 名 | 性别 | 出生 年月 | 职称 | 最高 学位 | 授学位单位名称 | 获最高学位 专业名称 |
黄宁斌 | 男 | 1965.11 | 副教授 | 学士 | 山东中医药大学 | 中西医临床 |
冶建强 | 男 | 1973.3 | 讲师 | 学士 | 365体育官方唯一入口医学院 | 中医学 |
杨艳 | 女 | 1977.7 | 副教授 | 硕士 | 365体育官方唯一入口医学院 | 中西医临床 |
临床基地教师基本情况一览表
出生年月
邓 颖
姓 名 | 性别 | 职称 | 最高 学位 | 授学位 单位名称 | 获最高学位 的专业名称 |
|
王芝艳 | 女 | 1979.03 | 副主任医师 | 硕士 | 陕西中医药大学 | 中医五官学 |
秦永荣 | 女 | 1985.11 | 主治医师 | 学士 | 山西中医药大学 | 中西医结合临床 |
李 强 | 男 | 1975.12 | 主任医师 | 学士 | 365体育官方唯一入口医学院 | 中西医结合临床 |
孙小君 | 男 | 1974.10 | 主任医师 | 学士 | 365体育官方唯一入口医学院 | 中医学 |
李积良 | 男 | 1976.11 | 主任医师 | 学士 | 365体育官方唯一入口医学院 | 中医学 |
党彦峰 | 男 | 1974.3 | 副主任医师 | 学士 | 甘肃中医药大学 | 中医学 |
于 伟 | 男 | 1973.3 | 副主任医师 | 学士 | 北京中医药大学 | 中医学 |
女 | 1969.11 | 主任医师 | 硕士 | 成都中医药大学 | 中医学 |
|
四、课程计划
中医第二临床教研室课程计划
课程 类型 | 专业 | 班级 | 课程名称 | 2016版 教学时数 | 2019版 教学时数 |
专 业 必 修 课 | 中医学 | 普通班 | 中医外科学 | 48(40+8) | 72(63+9) |
中医骨科学 | 64(48+16) | 72(63+9) |
中医儿科学 | 64(56+8) | 54(45+9) |
中医耳鼻喉科 | 32(24+8) | 36(27+9) |
中医妇科学 | 64(56+8) | 72(63+9) |
中医眼科学 | 32(24+8) | 36(27+9) |
订单定向 | 中医外科学 | 64(48+16) | 72(63+9) |
中医骨科学 | 64(48+16) | 72(63+9) |
中西医儿科学 | 64(48+16) | 54(45+9) |
中西医耳鼻喉科 | 32(24+8) | 36(27+9) |
中西医妇产科学 | 64(48+16) | 72(63+9) |
中西医眼科学 | 32(24+8) | 36(27+9) |
五、教研室特色
结合青海实际,开展中医临床教学
中医第二临床教研室全体人员爱岗敬业、无私奉献,克服艰苦的自然环境,艰苦创业、严谨治学,在学科发展中,逐步培育形成了不惧艰辛、执着追求、科学严谨、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。二临床全体成员坚决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,坚持育人为本、德育为先,明确教育事业不仅要传授知识、培养能力,还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体系之中,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、人生观、价值观、荣辱观。在临床课程的讲授中,坚持把大医精诚的信念传递给学生,二临床所有临床课程不仅作为每个临床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,承载着非常重要的育人功能,也是实现思政教育目标的重要载体。引领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、价值观和职业观,是思政教育在医学教育中的重要目标,不仅为医学生的成才成长夯实德育基础,更为医学人文教育提供可靠保障,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既掌握常见病的诊断与治疗,又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。临床课程不仅要传授临床知识体系,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和研究方法,还要发掘每一门学科发展历程中所蕴含的科学与人文精神,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目标,让临床课程教学成为医学生价值引领的重要课堂。临床课程最终的培养目标就是培养具备良好的人文、科学与职业素养,较为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,较为系统的中医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、现代医学理论与基本知识,较强的中医思维与临床实践能力,把中医学的博大理论同青海高原的地域特点结合起来,在各门学科的学习中,侧重于高原常见病、多发病的诊治,比如《中医外科学》疾病中高原皮肤病的发病特点以及治疗特色、伤口愈合的特点,《中医骨科学》高原地区骨折好发的表现及相应的表现特点;《中医眼科学》中常见高原的缺氧带来的眼底疾患,比如:白内障、青光眼、缺氧造成眼底疾病的发病特点与平原有很大的差异;《中医耳鼻喉科》高原特有的耳部畸形的表现热点,听力下降的原因与缺氧的关系等都是在课程讲授中会专门涉及到的,通过在每门课程中高原常见疾病发病特点,诊疗知识的讲授,让每位同学都能从疾病出发,更多的关注高原,以后服务高原,学以致用。